2023年8月8日星期二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阿彌陀經》裡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阿彌陀佛的“阿”里代表著方便與智慧,道諦與滅諦,俗諦與勝諦結合。在定中奢摩他和毘婆舍那念念相續。那個叫不能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

方便是指大悲心,菩提心。智慧是指悟空性的智慧。

以大乘菩提心來講,去淨土是眾生沒有辦法度才會去淨土。不然會為了利益眾生而度眾生。

菩提心是為利一切眾生願成佛,而我必須成佛來利益一切眾生。

《阿弥陀经》里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教法音-新加坡狮城论坛
(出处: 新加坡狮城论坛)

2023年8月2日星期三

分享篇 - 无我,缘起性空,无自性



小乘在悟無我的時候所悟的色蘊不是我,受蘊不是我,想蘊不是我,行蘊不是我,識蘊也不是我(五蘊不是我)就是所謂的諸法無主宰的意思。

大乘唯識的思想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承認緣起但不承認緣起性空。說的是一切唯心照,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而產生的境。

自續中觀
自續中觀所承認的諸法緣起性空說的是境與境者互相依賴,但它們有著共同的續。在這見解,比如說我專注於空性中,觀想法界清淨,那法界就會清淨了。依我觀想清淨所以法界就清淨了 - 同一個續。

應成中觀
勝者龍殊菩薩所傳的應成中觀是釋迦牟尼佛第二次轉法輪時所宣的,諸法緣起性空而無自性。境與境者互相依賴,而且各自存在,非同一個續。 比如說我專注於空性中,觀想法界清淨時,是因為我專注於空性而且心不搖動,所看到所有不好的,惡毒的,都不會被影響,所以法界清淨。但並非法界真的變清淨了。淨與不淨,對與錯都清清楚楚的,不會分不清,也不會有錯誤的知見。

我們所看到的每一個境都是通過我們的眼根眼識看到那個境而產生不同的識與覺受。境本身沒有讓我們生歡喜或討厭的自性。 是境與境者互相依賴而產生的識跟覺受。也就是因為這諸法緣起性空無自性,境與境者互相依賴的關係(依系),我們應當看到諸法的真面目而離開所有不淨與執著。

應成中觀是比自續中觀更了意的思想。 無自性不是空性。要悟空性得先了解諸法緣起性空而無自性後來才悟空性。而悟諸法緣起性空而無自性得和大悲心,菩提心一起修。

要成佛只需要悟應成中觀。悟唯識或自續中觀不會成佛。佛沒有無明。